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释重显北宋 980 — 10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0—1052 【介绍】: 僧。
遂州人
俗姓李字隐之
家世豪富,以儒业传。
幼承家学而志存出世,因离俗入道。
得法于智门祚禅师
明州雪窦寺
仁宗皇祐中赐号明觉大师
有《瀑泉集》。
全宋诗
释重显九八○~一○五二),字隐之俗姓李号明觉大师遂宁(今属四川)人。
早年于益州普安寺出家,以释仁铣为师。
出游荆渚间,又北游至复州,从北塔祚禅师五年
真宗天禧中灵隐(《三宝赞》自序),滞留数年,后主明州雪窦寺
仁宗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
有《祖英集》两卷、《瀑泉集》、《拈古集》各一卷。
禅林僧宝传》卷一一有传。
 重显诗,据《四部丛刊续编》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祖英集》、《颂古集》为底本。
祖英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颂古集》校以元至正二年大明寺住持释海岛刊本(简称元刊本),编为三卷。
全宋文·卷三二六
重显九八○——一○五二),俗姓李字隐之遂州(治今四川遂宁)人。
幼出家,受具足戒。
方至随州,参云门宗大师智门光祚,居五年,尽得其道。
池州景德寺首座讲僧肇《般若无知论》。
后为苏州洞庭山翠峰寺住持。
曾会请,住持明州雪窦山贤圣寺三十一年,朝廷赐号明觉大师
重显工翰墨,曾举古代公案百则,以韵语颂其奥旨,此即《雪窦颂古》,于禅宗影响深,云门宗风由是大振,世称「云门中兴」。
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
著作除《颂古集》一卷外,尚有《祖英集》二卷、《瀑泉集》一卷、《拈古集》一卷等,门人集其著述及语录,后合编为《明觉禅师语录》六卷(存)。
事迹详见吕夏卿明觉大师塔铭》(大正藏卷四七《明觉禅师语录》卷六附)。
禅师名重显
字隐之
遂州人
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八日
生于李氏。
幼精锐。
读书知要。
下笔敏速。
然雅志丘壑。
父母不能夺。
竟依益州普安院。
沙门仁铣为师。
落发受具。
出蜀浮沈。
荆渚间历年。
典客大阳。
与客论赵州宗旨。
客曰。
眼禅师
昔解后觉铁觜者。
金陵
赵州侍者也。
号称明眼。
问曰。
赵州柏树子因缘。
记得否。
觉曰。
先师无此语。
莫谤先师好。
法眼拊手曰。
真自师子窟中来。
觉公言无此语。
而法眼肯之。
其旨安在。
曰。
宗门抑扬。
有规辙乎。
时有苦行。
韩大伯者。
貌寒寝侍其旁。
辄匿笑而去。
客退。
数之曰。
我偶客语。
尔乃敢慢笑。
笑何事。
对曰。
笑知客智未正
择法不明。
曰岂有说乎。
对以偈曰。
一兔横身当古路。
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
空向枯桩旧处寻。
阴异之。
结以为友。
盛年工翰墨。
作为法句。
追慕禅月休公
尝游庐山栖贤时。
禅师居焉。
简严少接纳。
藞苴不合。
作师子峰诗讥之(师子峰在栖贤之后)。
曰踞地盘空势未休。
爪牙安肯混常流。
天教生在千峰上。
不得云擎也出头。
齐岳者为侣。
同谒五祖戒禅师
于山前庄。
先往。
机语不契。
亦竟不见。
北游至复州
北塔祚禅师者。
香林远公嫡子。
云门之孙也。
蜀人
知见高。
学者莫能觏其机。
俊迈。
爱之。
遂留止五年
尽得其道。
学士曾公会厚善。
相值淮上。
何之。
曰将游钱塘绝西兴。
天台雁荡。
曾公曰。
灵隐天下胜处。
珊禅师吾故人。
以书荐
灵隐
三年。
陆沈众中。
俄曾公奉使浙西。
访灵隐
无识之者。
时堂中僧千馀。
使吏捡床历。
物色求之。
乃至曾公问。
向所附书。
袖纳之曰。
公意勤。
然行脚人非督邮也(一本曰。
然行脚人。
于世无求。
敢希荐达哉)。
曾公大笑。
珊公以是奇之。
吴江翠峰虚席。
举显出世。
开法日。
顾视大众曰。
若论本分相见。
不必高升此座。
乃以手指曰。
诸人随山僧手看。
无量佛土一时现前。
各各子细观瞻。
其或涯际未知。
不免拖泥带水。
于是登坐。
又环顾大众曰。
人天普集合。
发明何事。
岂可互分宾主。
驰骋问答。
便当宗乘去。
广大门风。
威德自在。
辉腾今古。
把定乾坤。
千圣只言自知。
五乘莫能建立。
所以声前悟旨。
犹迷顾鉴之端。
言下知归。
尚昧识情之表。
诸人要识真实相为么。
但以上无攀仰。
下绝己躬。
自然常光现前。
个个壁立千仞。
还辩明得也无。
未辩辩取。
未明明取。
既辩明得。
便能截生死流。
踞佛祖位。
妙圆超悟。
正在兹时。
堪报不报之恩。
以助无为之化。
后住明州雪窦。
宗风大振。
天下龙蟠。
凤逸衲子
争集座下。
号云门中兴
尝经行植杖。
众衲环之。
忽问曰。
有问云门。
树凋叶落时如何。
露金风。
云门答遮僧耶。
为解说耶。
有宗上座曰。
待老汉有悟处。
即说。
熟视。
惊曰。
韩大伯乎。
曰老汉瞥地也。
于是令挝鼓众集。
曰。
大众今日。
雪窦宗上座。
乃是昔年大阳韩大伯
具大知见。
晦迹韬光。
欲得发扬宗风。
幸愿特此座。
宗遂座。
僧问。
宝剑未出匣时如何。
曰神光射斗牛
又问出匣后如何。
曰千兵易得。
一将难求。
僧退。
宗乃曰。
宝剑未出匣。
神光射斗牛
千兵虽易得。
一将实难求。
便下座。
一众大惊。
暮年悲学者寻流失源。
作为道日损偈曰。
三分光阴二早过。
灵台一点不揩磨。
贪生逐日区区去。
唤不回头争奈何。
馀敷扬宗旨。
妙语遍丛林。
皇祐四年六月十日
沐浴罢。
整衣侧卧而化。
阅世七十三。
坐五十
建塔山中。
得法上首天衣义怀禅师
窦禅师
名重显
字隐之
遂州李氏子
幼精锐抗志尘表。
普安诜上人。
出家受具。
遍历讲筵
游刃经论。
问辩风驰。
同学敛气。
不敢伸。
弃而归禅。
出蜀入
典客大阳。
与客论赵州宗旨。
客曰。
眼禅师
昔解后觉铁觜于金陵
赵州侍者也。
号称明眼。
问曰。
赵州柏树子因缘。
记得么。
觉曰。
无此语莫谤先师。
法眼拊手曰。
真自师子窟中来。
觉公言无此语。
法眼肯之。
其旨在。
师曰。
宗门抑扬。
有规辙乎。
时有苦行名韩大伯者。
貌寒寝侍其傍。
辄匿笑而去。
客退。
师数之曰。
我偶客语耳。
乃敢慢笑。
笑何事。
对曰。
笑知客未正。
择法不明。
师曰。
有说乎。
对以偈曰。
一兔横身当古路。
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
空向枯椿旧处寻。
师阴异之。
结以为友。
师盛年工翰墨。
作为法句。
追慕禅月休公
有诗云。
红芍药边方舞蝶。
碧梧桐里正啼莺。
离亭不折依依
况有春山送又迎。
尝依栖贤湜公
机不合。
作师子峰诗而去。
齐岳者为侣。
同谒五祖戒师。
于山庄前。
先往。
机语不契。
师亦竟不见。
遂南游。
智门祚禅师
者。
香林远公嫡子。
云门之孙也。
知见高。
学者。
莫能觏其机。
师俊迈。
智门爱之。
一日伸问曰。
不起一念云何有过。
智门召师。
师近前。
智门以拂子蓦口。
打拟开口。
随又打。
师豁然开悟。
依止五年。
尽得其道。
师与学士曾公会厚善。
相值淮上。
问师何之。
曰将游钱塘绝西兴。
天台雁荡。
曾公曰。
灵隐天下胜处。
珊禅师吾故人。
以书荐师。
师至灵隐
三年陆沉众中。
俄曾公。
奉使浙西访师。
灵隐无识者。
时堂中僧千馀。
使吏捡床历。
物色求之。
乃至曾公问向所附书。
师袖纳之曰。
公意勤然。
行脚人非督邮也。
曾公大笑。
珊公以是奇之。
师出世。
初住吴江翠峰。
后迁明州雪窦。
曾公守越时。
敦请也。
上堂云。
春山叠乱青。
春水漾虚碧。
寥寥天地间。
独立望何极。
便下座却顾谓侍者曰。
适来有人看方丈否。
曰有。
师曰。
作贼人心虚。
师举宗教三十馀年。
海内奇衲子争赴之。
暮年。
悲学者寻流失源。
作为道日损偈曰。
三分光阴二早过。
灵台一点不揩磨。
贪生逐日区区去。
唤不回头争奈何。
又书壁文。
戒进后学。
其略曰。
身如行厕。
利称软贼。
百年非久。
三界无
惜寸阴
当求解脱。
读者鼻为之酸师一日偶经行。
植杖于林下。
众衲环之。
忽问曰。
有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
露金风。
云门答这僧耶。
为解说耶。
有宗上座出众对曰。
待老汉有悟处即说。
师熟视惊曰。
韩大伯乎。
曰老汉瞥地也。
于是令挝鼓。
众集。
师曰。
大众。
今日雪窦宗上座。
乃是昔日大阳韩大伯
具大知见。
晦迹韬光。
欲得发扬宗风。
幸愿特升此座。
宗遂升座。
僧问。
宝剑未出匣时如何。
曰。
神光射斗牛
又问。
出匣后如何。
曰。
千兵易得。
一将难求。
僧退。
宗乃曰。
宝剑未出匣。
神光射斗牛
千兵容易得。
一将实难求。
便下座。
一众大惊。
宗即承天宗禅师也。
师一日游山。
四顾周览。
侍者
何日复来此。
侍者哀乞遗偈。
师曰。
平生惟患语之多矣。
翌日出杖履衣盂。
散及徒众。
乃曰。
七月七日复相见耳。
至期盥沐摄衣。
北首而逝。
阅世七十三。
坐五十夏。
塔全身于寺之西坞。
赐号明觉禅师
系曰。
云门一宗。
得雪窦而中兴。
不然亦扑扑矣。
师器宇凝重。
即袖中一书。
三年仍还本人。
便足气压千古。
家声浩浩。
子孙绳绳。
岂偶然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重显字隐之姓李氏遂宁人也。
普安仁铣出家,受具后,横经讲席,究理穷玄,诘难转深,机辨无敌,咸钦法器。
元莹讲《圆觉疏》于大慈寺往复辩难,莹不能屈,曰:“闻南方有得诸佛清净法眼者,彼待子之求也久矣。
”往诣石门,留居三年,殊无所契。
负簦南游,首造智门𧙓,即申问曰:“不起一念,云何有过?
”门召近前,击以拂子。
方儗陈词,又忽击之,遂豁然开朗,无可言说。
将造钱塘,值曾学士淮南以书荐于珊禅师
灵隐,浮沈众中,忽焉三载
曾奉使归访之灵隐,无识之者,乃于净头寮舍物色得之。
曾询荐书,出袖中纳之,曰:“公意勤勤,然行脚人非书邮也。
由是奇之。
有《为道日损偈》曰:“三分光阴二蚤过,灵台一点不楷磨。
区区逐日贪生去,唤不回头争奈何?
”出住翠峰,忽迁净慈,未几移主雪窦。
上堂,僧问:“雪覆芦花时如何?
”曰:“点。
”曰:“如何则为祥为瑞也?
乃颂曰:“雪覆芦花欲暮天,谢家人不在渔船。
白牛放却无寻处,空把山童赠铁鞭。
”一日游山,四顾瞿瞿,悠然神远。
久之,谓侍者曰:“何日复来于此?
侍者哀乞遗偈,曰:“平生唯患语之多矣。
”翌辰,出杖履衣盂散及徒众,乃曰:“七月七日,复相见耳。
”至期,盥沐摄衣,北首而逝,塔于寺之西坞,追谥“明觉”。
尝同于秘丞赋瀑泉:“大禹不知凿,来源亦自成。
色应怜众白,声合让孤清。
远势曾吞海,飞流未喷鲸。
灵槎如可放,天际问归程。
”《雪窦漫兴》:“春山乱叠青,春水漾虚碧。
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
”《日暮东涧》:“极目生晚照,幽情春兰芷。
白蘋叶里风,不在秋江起。
”《送僧下雪窦》:“云衣轻拂下层峦,桂生风触袖寒。
谁问亲游乳峰意,百千年后与人看。
”《寄大平瑞》:“千朵危峰杳霭间,石房长带瀑声寒。
鸟啼花发寻常事,松木青青雪里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鲍粹然南宋 1150 — 1222
全宋文·卷六四四五
鲍粹然一一五○——一二二二),字醇父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
踰冠入太学,登淳熙八年进士第,调徽州司户参军,历知上杭嵊县建平万安四县,擢知融州,以治最迁知常德府
嘉定六年八月罢归,放情山水间,历十年而卒,年七十三。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一,真德秀朝散大夫知常德府鲍公墓志铭》(《西山文集》卷四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雪庐南宋末
全宋诗
徐雪庐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宋末避乱于西洞庭
事见《太湖备考》卷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周嵩南宋末
全宋诗
周嵩字乔年洞庭西山人。
宋末诸生
事见《七十二峰足徵集》卷二。
今录诗四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希最北宋 1015 — 1090
全宋文·卷一○四三
希最一○一五——一○九○),俗姓施湖州(今浙江湖州)人。
四岁出家,十五受教于钱塘名师慧才
治平中敷讲于秀州青龙镇隆平之塔院,后徙居胜果寺
元祐五年秋坐化,寿七十六。
赐号妙悟
见吕益梁《胜果寺妙悟大师碑铭》(《至元嘉禾》卷二一),《补续高僧传》卷二。
希最
霅川施氏子。
四岁出家。
十五传教观于广慈。
同门畏爱。
号为义虎
治平中
始敷讲于嘉禾隆平。
继徙居胜果。
有空室祟所栖。
师咒土掷之。
得片纸书。
今被法遣。
法力没。
当复来。
数日击物飏火。
变怪百出。
师诃之曰。
不闻恼法师者。
头破作七分乎。
乃为广说轮转因缘。
众僧声咒为其破障。
忽空中轰然。
掷朱书云。
汉朝烈士沈光
今知悔过谢罪。
且云。
蒙师法力。
当往生它化天矣。
自此遂绝。
师因净觉背宗。
上十谏书。
法智作解谤。
净觉复作雪谤。
法智在疾。
不复答。
净觉灵芝
对众诧曰。
只因难杀四明师。
谁向灵芝敢开口。
师不甘。
乃作评谤。
以极辩之。
其略有云。
近睹雪谤盛制。
所谓救生法二身。
雪增减二谤者也。
然此书一往可观。
再言有失。
解谤虽已焕然。
雪谤犹自冰执。
今据吾祖之格。
以评阇黎之谬解。
净觉见之曰。
四明之说。
其遂行乎。
元祐庚午秋
坐化。
阇维得舍利数百。
系曰。
慈辩虽教人。
每与禅衲游。
尝问道于大通
寄以书。
发缄睹黑白二圆相
恍然有悟。
答偈曰。
黑相白相。
担枷过状。
了不了兮。
无风起浪。
若问究竟事如何。
洞庭山太湖上。
慈辩眼光。
出涯涘矣。
由是。
而知得台宗之真者。
不在言说间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希最姓施氏霅川人
四岁出家,覃恩得度。
年十五传教观于雷峰广慈,同门畏爱,号为“义虎”。
治平中,敷讲于嘉禾隆平。
已而徙居圣果,空室有怪,每崇所栖,希咒土掷之,得片纸书云:“今被法来遣,若法力没,当复来此。
”数日,击物扬火,变怪百出。
希呵之曰:“不闻恼法师者,头破作七分?
”乃为广说轮转因缘,众僧声咒,助其破障。
忽空中轰然,掷朱书云:“汉朝烈士沈光
”大略陈悔过之词,且云:“蒙师说法之力,当生他化天。
”自此绝迹。
希因净觉背宗上《十谏书》,法智作《解谤》,净觉复作《雪谤》。
法智在疾,不复答。
净觉灵芝,对众诧曰:“只因难杀四明师,谁向灵芝敢开口?
”希闻之,乃作《评谤》以辨。
净觉见曰:“四明之说,其遂行乎?
哲宗元祐庚午秋,集众书偈坐化,阇维,舍利数百,赐号“妙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范朝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吴人字伯海
能诗。
晚从释氏,卜居洞庭
有《岩栖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守智北宋 1025 — 1115
全宋诗
释守智一○二五~一一一五),俗姓陈剑州(今四川剑阁)人。
年二十三受具于建州开元寺,后住潭州云盖,乃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退居西堂,闭户三十年。
徽宗政和五年卒,年九十一。
五灯会元》卷一七、《禅林僧宝传》卷二五有传。
今录诗四首。
禅师名守智
生于剑州龙津陈氏。
幼依剑浦林重院。
沙门某。
为童子。
年二十三得度。
受具于建州开元寺
初出岭。
豫章
大宁宽禅师
法昌遇公
方韬藏西山
智闻其饱参诣之。
至双岭寺。
寺屋多僧少。
草棘满庭。
山雪未消。
见一室邃僻。
试揭帘。
闻叱诟曰。
谁故出我烟。
方附湿薪火。
藉烟为暖耳。
反走。
呼曰。
来汝何所来。
对曰大宁
又问。
三门夜来倒。
知否。
愕曰。
不知。
曰。
吴中石佛。
大有人不曾得见。
不敢犯其词。
知其为也。
乃敷坐具。
愿亲炙之。
使往谒真点胸
久之无大省发。
然勤苦不费剪爪之功。
及谒南禅师于积翠。
依止五年。
又见英邵武同安
南公殁。
游首众僧于石霜
谢师直闻其名。
以书抵曰。
果游岳道由长沙
幸屈临庶款晤。
师当恕其方以官。
守不当罪其坐致也。
师直
师直问曰。
庞居士马大师
无弦琴因缘。
记得否。
曰记得。
师直曰。
庞公曰。
弄巧成拙
是宾家是主家。
笑指师直曰。
弄巧成拙
师直喜之。
出世住道吾。
俄迁住云盖十年。
疾禅林便软暖。
道心澹泊。
来参者。
掉头不纳。
元祐六年
退居西堂。
闭户三十年。
湘中衲子
闻其接纳容入室。
则堂室为满。
为人耐枯淡。
日犹荷锄理蔬圃。
至老不衰。
政和四年
年九十矣。
潭师周穜仁熟
长沙佐诣山请供。
以老辞。
令佐固邀曰。
太守以职事。
不得入山。
属吏来迎意勤。
乃不往贻山门之咎。
登舆而至。
入开福斋罢鸣鼓。
问其故。
曰。
请师住持此院。
心知堕其计。
不得辞乃受之。
明年三月七日(或云七月七日)升座说偈曰。
未出世。
头似马杓。
出世后。
口如驴觜。
百年终须自坏。
一任天下卜度归。
方丈安坐。
良久乃化。
阇维得五色舍利。
经旬。
细民拨灰。
烬中犹得之。
坐六十六
赞曰。
余至云盖。
依止之二年。
详闻黄檗翠岩故时事。
曰。
南公黄龙
天下有志学道者
皆集。
南公视之。
犹不怿。
从容问其意。
曰。
我见慈明时。
座下虽众不多。
然皆堂堂龙象。
今例寒酸。
不上人眼。
佛法盛衰。
自今日始也。
云盖今又老矣。
丛林去南公已五十年。
当时号寒酸者。
亦不可见。
余因传其平生。
感之遂并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弥逊宋 1089 — 11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53 【介绍】: 苏州吴县人字似之号筠溪
李弥大弟。
徽宗大观三年进士
政和中累官起居郎,上封事直言朝政,贬知庐山,改奉嵩山祠,废斥隐居八年
宣和末冀州,募勇士修城堞,力抗南下金兵。
历任知州监司
高宗绍兴七年召为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复奏六事,鲠直如故。
八年,试户部侍郎
秦桧复相,因反对屈节议和,被迫引退。
九年,以徽猷阁直学士漳州
十年,归隐福州连江西山
有《筠溪》。
全宋诗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
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
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
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端州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
五年,知吉州
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
八年,试户部侍郎
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
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
二十三年卒。
有《筠溪》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
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溪先生文集》为底本(藏南京图书馆)。
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九四四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福州连江(今福建连江)人,居于吴县(今江苏苏州)
弥大弟。
大观三年进士第
单州司户,调郓州阳谷簿。
政和四年二月,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
十二月,引见上殿,改授承奉郎,迁秘书省校书郎,充编修六典检阅文字
六年,授尚书礼部员外郎
七年正月,守尚书司封员外郎
八年四月,擢为起居郎
以封事剀切贬知庐山县。
历知、饶、吉州
绍兴七年,召为左司员外郎,试中书舍人
秦桧国主和议,弥逊极论之,遂出知漳州
以力沮和议罢职,归隐西山十馀年。
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五。
有《筠溪》(一名《竹溪先生文集》)二十四卷(存)。
见《筠溪李公家传》(《筠溪》卷末附),《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雷应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郴人字春伯
宁宗嘉定十年进士
分教岳阳
累官监察御史,首劾时相,继忤权贵,出知全州,不就,归隐北湖九年。
复起知临江军,安静不扰。
尝欲筑城新淦以备不虞,为当路所阻。
己未之乱,临江仓卒无备,人始服其先见。
仕终江东宪。
颇以诗擅名。
有《洞庭》、《玉虹》、《日边》、《盟鹤》、《清江》等集。
全宋文·卷七四七三
雷应春字春伯郴州(治今湖南郴州)人。
以诗擅名,嘉定十年进士第,分教岳阳
江西漕干,又改通直郎、知赣县
除监行在都进奏院,轮对称旨,擢监察御史
以忤时相权贵,出知全州,不赴,归隐北湖赋闲九年。
起知临江军,为政不扰。
官终江东宪。
著有《洞庭》、《玉虹》、《日边》、《盟鸥》、《清江》诸集并长短句传于世。
见《楚纪》卷四三,万历《郴州志》卷一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昙玩北宋 ? — 1154
全宋诗
释昙玩
~一一五四),俗姓黄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
妙龄披削,遍参丛席。
徽宗宣和二年(一一二○)改僧为德士,入头陁岩食自处。
后随圆悟京师天宁寺。
顿悟,凡有所问,皆对曰“莫理会”,故流辈皆以“莫理会”称之。
因皇叔齐安郡王之请,开法于平江府西山明因寺
次迁宝华
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谢事,居四明雪窦。
二十四年圆寂
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二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从登
从登
福州怀安周氏子。
母梦僧伽愿为己子。
十四月乃生。
幼颖异。
能通经属文。
攻书善草隶。
弃儒为释。
削染自号蒲庵
唇舌如风。
日集衲子谈玄义。
接儒生论经史。
初至石门
聘君蔡郎中枢闻其名邀与同居。
答曰。
吾欲作海口桥。
以度众生。
未暇居此。
至海数岁桥成。
比还而聘若已亡。
遂居石门
时或言人祸福。
事多应。
里儒陈文虎
未弱冠见之。
师谓曰。
子至二十九。
当预荐。
至四十二。
喑呼而止。
其后一如所言。
每为诗文。
初不覃思。
援笔立就。
气格雄放。
陈西轩林艾轩刘著作
兄弟皆刮目遇之。
晚岁归寓县西之清源里。
欲试其才。
夜遣人遗以菖蒲石。
立索诗。
师走笔复之曰。
半夜敲门声剥剥。
风扰长空月欲落。
九重洋外雷声号。
万顷浪头云色恶。
地神失却洞庭山
蒲庵化作蓬莱阁
卢郎寄我意何多。
七十二峰添五岳。
卢服其敏慧。
归寂之日。
火化烟浮乳崩。
皆为舍利。
徒辈立塔于林洋庵。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邓若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隆州井研人字平仲
博通经史,为文章有气骨。
宁宗嘉定十三年进士
对策请罢史弥远,更命贤相,考官置下等。
理宗嘉熙间,召为太学博士
曾草奏数千言,请禅位近属。
丞相乔行简见而大骇,遂奏出通判宁国府
到官数月,以言罢,隐太湖洞庭山
后西归,居山中。
全宋文·卷七六七八
邓若水字平仲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
吴曦叛,仗剑徒步往刃之,中道闻死,乃还。
嘉定十三年进士第
对策极论史弥远奸,请罢之。
理宗即位应诏上封事,以格当改官,史氏罢之。
嘉熙间,召为太学博士,不为权臣所容,出为宁国府通判,数月,以言罢。
遂不复仕,隐太湖洞庭山
西归,与其子筑山砦,以兵捍卫乡井。
盗破砦,举家遇害。
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梅成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泾州人字德修
高宗绍兴间进士
授江夏主簿
岳飞杨幺洞庭安抚使刘守道驻鄂渚成和徒步赴任,受命督军饷掌笺表。
后迁太湖,赈恤流移,兴建学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莘老
全宋文·卷七九三七
徐莘老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凤子。
以荫补从事郎、长洲主簿,以廉能荐升县尹
真德秀徐公(凤)墓志铭》(《西山文集》卷四六),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祖智南宋 1200 — 1260年9月11日
别山祖智禅师者。
蜀人也。
其先杨姓。
世有显任。
既生正信之家。
幼绝世缘。
七岁绍印沙门化为行童。
授以圭峰圆觉叙。
脱口成诵。
宋嘉定癸酉
试所习得度。
其年十四矣。
又五年。
参[仁-二+幻]牛全于昭觉。
经二载苦。
制话头。
不敢展衾。
每至后夜。
或假寐而已。
偶闻姑苏僧诵杀六岩法语。
字字皆点著自己禅病。
时岩住姑苏穹窿山
径走见。
以古德因缘求指。
岩惟瞑目端坐。
展掌示之。
不决请益。
岩如前无它语。
于此又二载。
所求益哀。
岩竟不换机智。
乃拟简藏经。
融会本参。
因阅华严。
善财入弥勒楼阁。
见阁中有无量不可思议诸佛境界。
有省。
默举祖师公案。
皆会节目
举似于岩。
岩方启齿曰。
灵云见意在甚处。
对曰。
万绿丛中红一点。
几人欢喜几人嗔。
岩以为然。
乃可之。
复遍历名席。
俱获美誉。
钱塘
天台
断桥伦
无准范禅师于雪窦。
棒喝风驰。
结舌不能仰对。
每受参垂问。
每拟当机。
瞻视范公
不能进措一辞。
乃私叹曰。
我生平所参所悟底。
皆死法也死法何济哉。
乃尽捐宿负。
坚依范公
久之于范公棒喝中。
大通妙旨。
遂呈偈曰。
用尽工夫夜欲阑。
东挑西拨见还难。
无端豆爆寒灰里。
便把柴头作火看。
范公迁育王。
径山
皆负包与俱。
径山燬。
知事者多惧。
范弃之。
曰。
不可。
南禅师归宗
归宗被火。
有司责其咎。
尚顺而居之。
以故南公之名大重。
径山虽火。
而时清道泰
堂头和尚以咎自归。
去之心。
我辈为人子臣。
当仰体君父之心。
父子君臣道合。
反废为新。
庸何虑焉。
于是自充化主。
而殿阁楼台。
从鼓舞中。
涌起五峰矣。
嘉熙二年
出住洞庭天王寺
以真言实践。
接纳方来。
然好贬剥诸方。
江湖以天王哂之。
痴绝冲尝问。
洞庭来僧曾见天王否。
对曰。
学人适从天王来
曰寻常有何言句。
僧举天王示众语曰。
带锁担枷招罪犯。
安禅入定坐深坑。
两头踢脱无依倚。
一个閒人天地间。
笑曰。
恁么则天王罪过不少。
丞相公侣以西余虚席。
补之。
未久自西余。
策迁金陵之蒋山。
参徒蚁聚。
名满淮南
悦堂訚道者
初游吴。
寻常怒气噀人不减。
天王时。
乃谒
问曰。
是何法讳。
对曰。
祖訚
近离何处。
对曰。
江西马大师安否。
对曰。
居和尚
拽杖便起。
蹑履便行。
侍僧问曰。
适来者僧未知留否。
笑曰。
是必去也。
侍僧出访。
旦过堂。
果去矣。
住后乃曰。
我当时只肯别山收。
不肯别山放。
宝祐四年
天童火。
无少剩。
州帅吴公潜以疏闻上。
上以天童智
曰携。
吾白骨以伴。
青山足矣。
兴复之事。
岂吾望也。
遂于瓦砾堆中。
搆草庐。
安众
三载之间。
松关尽处青山。
捧出梵宫。
而壮甲东南焉。
处众。
能耐小节。
深得衲子之心。
衲子互相颂曰。
吾师讳祖智
弘智再来也。
景定改元九月朔
示众曰。
云淡月华新。
木脱山露骨。
有天有地
个个眼睛活。
乃掩室。
传语曰。
不及相见。
各自努力。
越十日
珍嘱后事。
叉手捐世。
寿六十一。
坐四十七
塔于中峰。
赞曰。
我师翁悟老人。
新天童时。
修辑历祖。
石塔
余得见智公之塔。
圮于荆棘丛中。
及考天童中兴图志。
公大有功于天童者也。
公初事无准
径山
以大义鼓舞。
遽成五峰楼阁。
后公天童。
不三载而重兴莫大之精蓝。
亦座下有其人。
而鼓舞之。
嗟乎非忠于事上。
诚以接下。
曷克有此哉。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祖智字别山
姓杨氏顺庆人也。
年十四得度,初闻僧诵六岩语悦之。
时岩住苏之穹窿,亟往从焉,因阅《华严经》“弥勒楼阁……入已还闭”之语,恍如梦觉。
越二年,遍叩浙翁琰、无际派、高原泉、淳庵净、妙峰善,最后见无准范于雪窦,知是法器,待之弥峻。
时或棒喝,交并语不少贷,欲拟答,禁不能发。
由是知解,都丧久之,作而言曰:“吾生平皆守死法,今始行活路。
”既而径山,命分座。
嘉熙戊戌洞庭天王虚迎主之。
宝祐丙辰天童寺燬,制相吴公潜判州事,奏智道行,被旨携一钵一囊至缚茅以居。
时州地久旱,祈祷辄应,人情奔凑,不三载,百废具举,天童乃复旧观。
庚辰九月朔旦,忽示众云:“云淡月华新,木脱山露骨。
有天有地来,几个眼睛活。
越十日,夜分重别大众,叉手而逝。
世寿六十有一,坐四十七夏,塔于中峰密庵禅师之右,玉局文复之为之铭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蒋瑎宋 1063 — 11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3—1138 【介绍】: 常州宜兴人字梦锡
蒋之奇子。
哲宗元祐三年进士
寿州司户参军
父帅熙河,奏为书写机宜文字
累迁光禄卿
徽宗擢为大司乐,当国执政者数欲罗致,毅然不与之合。
徽猷阁待制兴仁府,平息兵变。
奉祠数年后,隐居无锡西山之麓。
为人庄重清修,文采典雅,尤长于诗。
有《梁溪》。
全宋诗
蒋瑎一○六三~一一三八),字梦锡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
之奇子。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调寿州司户参军
徽宗政和初通判庐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二二)。
召为著作佐郎,徙兵部郎中,擢大司乐,以徽猷阁待制出知兴仁府
提举南京鸿庆宫奉祠数年,致仕。
南渡后居无锡西山高宗绍兴八年卒,年七十六。
有《梁溪》百卷,已佚。
事见《浮溪》卷二七《蒋公墓群铭》及《宋史》卷三四三《蒋之奇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八七四
蒋瑎一○六三——一一三八),字梦锡宜兴(今江苏宜兴)人,之奇季子。
元祐三年进士
寿州司户参军,历判庐州秘书省著作郎兵部郎中光禄少卿大司乐,复以徽猷阁待制兴仁府
奉祠宫观绍兴八年卒,年七十六。
有《梁溪》百卷。
汪藻蒋公墓志铭》(《浮溪》卷二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咸杰南宋 1118 — 11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6 【介绍】: 僧。
福州人俗姓郑字密庵
自幼聪颖,出家为僧。
不惮游行,遍参知识。
天童昙华禅师
蒋山藏,禅侣萃集,恒逾千众。
未几诏住径山灵隐,晚居太白
全宋诗
释咸杰一一一八~一一八六),号密庵俗姓郑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
出家后遍参知识。
初谒应庵,蒙印可。
后分座说法于吴门万寿四明天童。
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出世衢州乌巨山乾明禅院,次迁大中祥符寺、蒋山太平兴国寺常州褒忠显报华藏寺
淳熙四年(一一七七),诏住径山兴圣万寿寺,召对选德殿
七年,迁灵隐寺
十一年,归老于明州天童景德寺
十三年卒,年九十九。
南岳下十七世,天童昙华禅师法嗣。
有《密庵咸杰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所附宋葛必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咸杰诗,以辑自《语录》卷上者编为卷一,以见于《语录》卷下者编为卷二。
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六七九
咸杰
——一一七六),字密庵福州(治今福建福州)郑氏子。
博通内外,能文善书。
壮龄出家,参昙华禅师得法,历主乌巨、祥符、蒋山等刹。
后诏住径山,迁灵隐,晚住育王
淳熙三年寂。
见《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五。
释咸杰字密庵
福州郑氏子也。
其母梦庐山老僧入舍遂举师。
自幼颖异过人。
及壮剃发进具遍参知识。
最后谒应庵华和尚衢州明果庵。
一日问曰。
如何是正法眼。
答曰。
破沙盆。
应庵颔之。
说偈曰。
大彻投机句。
当阳廓顶门。
相从今四载。
徵诘洞无痕。
虽未付衣钵。
气宇吞乾坤。
却把正法眼。
唤作破沙盆。
后出住衢州乌巨庵。
次迁祥符蒋山藏。
未几奉诏主径山灵隐
上堂牛头横说竖说。
不知有向上关棙子。
有般漆桶汉东西不辩南北不分。
如何是向上关棙子何异开眼尿床。
我有一转语。
不在向上向下。
千手大悲摸索不著。
老僧今日布施大众去也。
良久曰。
达磨大师无当门齿。
上堂卓拄杖曰。
迷时秖迷这个。
复卓一下曰。
悟时秖悟这个。
迷悟两忘。
粪扫堆头重添搕𢶍。
莫有东涌西没全机独脱处道得一句底。
么若道不得老僧自道去也。
掷拄杖曰。
三十年后又举。
峰和尚示众云。
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
二十年后无老婆心。
僧门。
如何是和尚有老婆心。
曰。
问凡答凡问圣答圣。
僧又问。
如何是和尚无老婆心。
曰。
问凡不答凡问圣不答圣。
师曰。
我当时若见他恁么说。
好向他道。
尔若自瞥地去。
自然不落这圣凡窠臼也。
又举婆子烧庵话毕师曰。
这个公案丛林中多有拈提者。
老僧今日裂破面皮。
不免对众纳败阙一上。
定要诸方检点明白。
乃召众曰。
这婆子住处深稳水泄不通。
偏向枯木上糁花。
寒岩中发焰。
这僧孤身迥迥惯入洪波。
等閒坐断泼天潮头。
到底自无涓滴。
仔细检点。
将来敲枷打锁则不无。
若谓佛法二人俱未梦见在。
老僧与么提持毕竟意归何处。
良久曰。
一把柳丝收不得。
和烟搭在玉栏干。
上堂卓拄杖曰。
尽大地唤作一句子担枷带锁。
不唤作一句子业识茫茫。
两头俱透脱。
得了净裸裸赤洒洒。
不可把达磨一宗扫地而尽。
所以云门大师道。
尽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
犹是转句不见一法。
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全提在。
师曰。
剑去久矣。
方乃刻舟。
拈拄杖卓一卓下座。
禅师名咸杰
号密庵
其先福州世族也。
姓郑氏
母梦庐山皓鬓头陀入室而生。
生之夕。
境内皆闻天乐。
不知何祥。
其亲亦秘之。
师幼颖悟。
气宇深沉。
事亲以孝闻。
亲有贤行。
勖之远游。
遂得度受具。
不结侣。
不备衾。
寒暑一衲。
遍扣诸方。
诸方敬之。
晚依应庵
屡遭诃詈。
不假一词。
默师默契其机。
一日应庵晚参垂问。
如何是正法眼。
师遽趋对曰。
破砂盆。
应庵颔之。
命入侍。
大拥众心。
及辞归省亲。
应庵送以偈曰。
大彻投机句。
当阳廓顶门。
相从今四载。
徵诘洞无痕。
虽未付钵袋。
气宇吞乾坤。
却把正法眼。
唤作破砂盆。
此行将省觐。
切忌便跺跟。
吾有末后句。
待归要尔遵。
师闽还。
应庵乃上堂。
举师分座曰。
一棒一条痕。
一掴一手血。
临济老瞎驴。
至今犹未瞥。
须弥顶上浪拍天。
大洋海水无一滴。
伟哉本色人。
顶门亚三只辨龙蛇。
百草头擒虎兕。
一毫力穿大地人鼻孔。
坐断衲僧摇舌。
虽然犹未拨动向上一窍在。
且作么生是向上一窍。
问取堂中首座杰
未几开化衢之乌巨。
其节概大类应庵
应接浑如妙喜
一时厌饫丛林者。
皆起而归之。
秘阁张镃
矢向宗风。
改宅为慧云寺
请师据室。
师怜其正信
示以赵州无字。
得旨。
及师应祥符蒋山。
历华藏双径。
皆随侍。
又迁灵隐
床历无所容。
乃举破庵先
分座接纳焉。
师尝被召入禁庭。
或留宿内观堂。
天子屡欲加赠。
师屡以疾辞。
教授严康朝曰。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理固然也。
况良时莫再。
圣主难逢。
法兄每用藏六之机。
不顾从上县丝之脉。
朝不取也。
师曰。
汝之所见。
本为通论。
弘道设教也以时。
当此际。
京畿宫观
金碧交辉。
古德高风。
杳不闻矣。
而躁进孟浪之病。
庶几老成持重者。
有以振之
华亭西山隐。
独非兼济天下乎哉。
力请退休平江
淳熙甲辰春
天童使至。
师告众曰。
去年八月间。
得旨与安閒
摆脱水云性。
纵步到阳山
元宅诸子弟。
忻然力追攀。
庵居三个月。
开怀宇宙宽。
忽接四明信。
来书意盘桓。
天童虚法席。
使君语犹端。
迢迢遣耑使。
不问路行难。
山僧临晚景。
不敢自相瞒。
搥鼓乐与行。
四众亦忻欢。
先师未了底。
应是波澜。
敢问大众。
如何是先师未了底。
一回饮水一回咽。
临济德山俱汗颜。
入寺以应庵遗规结制。
升座曰。
数十年前旧公案。
今日拈来重剖判。
任是铁眼与铜睛。
也须曳入红炉煅。
众中忽有个不受瞒底出来道。
尽大地是个红炉。
也煅某甲不破。
只向他道。
也知你在鬼窟里作活计。
淳熙丙午
无病示寂。
塔于寺东。
其嗣法者。
破庵先等一十二人。
而澄照自镜。
复住天童
赞曰。
应庵虎丘之风。
时出入其庭者济济耳。
以其废钩绳而取曲直。
故窃讳之。
密庵开化
山不束岳。
海不束涛。
岂非过师之智。
自与齐眉共躅者异欤。
不然。
则临济宗风何能西咸四七。
而东登二三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咸杰字密庵福州郑氏子也。
其母梦庐山老僧入舍,遂举。
自幼颖异过人,及壮剃发,进具,遍参知识。
最后谒应庵华衢州明果庵。
一日,问曰:“如何是正法眼?
”答曰:“破沙盆。
应庵颔之,说偈曰:“大彻投机句,当阳廓顶门。
相从今四载,徵结洞无痕。
虽未付衣钵,气宇吞乾坤。
郤把正法眼,唤作破沙盆。
”后出住衢州乌巨庵,次迁祥符蒋山藏。
未几,诏主径山灵隐
上堂:“牛头横说竖说,不知有向上关棙子。
有般漆桶汉,东西不辨,南北不分,如何是向上关棙子?
何异开眼尿床。
我有一转语,不在向上向下,千手大悲摸索不著,老僧今日布施大众去矣。
”良久曰:“达摩大师无当门齿。
”上堂,卓柱杖曰:“迷时秪悟这个。
”复卓一下曰:“悟时秪悟这个,迷悟两忘,粪扫堆头,重添搕𢶍,莫有东涌西没,全机独脱处,道得一句底么?
若道不得,老僧自道去也。
”掷柱杖曰:“三十年后。
”又举“金峰示众曰: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二十年后无老婆心。
僧门:如何是有老婆心?
峰曰:问凡答凡,问圣答圣。
僧又问:如何是无老婆心?
峰曰:问凡不答凡,问圣不答圣。
曰:“我当时若见他恁么说,好向他道:你若自瞥地去,自然不落这圣凡窠臼也。
”又举婆子烧庵话毕,曰:“这个公案丛林中多有拈提者,老僧今日裂破面皮,不免对众纳败阙一上,定要诸方检点明白。
”乃召众曰:“这婆子住处深隐,水泄不通,遍向枯木上糁花,寒岩中发燄。
这僧孤身迥迥,惯入洪波,等閒坐断泼天潮头,到底自无涓滴。
仔细检点,将来敲枷打锁则不无,若谓佛法,二人俱未梦见。
老僧与么提持,毕竟意归何处?
”良久曰:“一把柳丝收不得,和烟搭在玉栏杆。
”上堂卓拄杖曰:“尽大地唤作一句子,担枷带锁。
不唤作一句子,业识茫茫。
两头俱透脱得了,净裸裸,赤洒洒,不可把达摩一宗扫地而尽,所以云门大师道尽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犹是转句,不见一法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全提。
”良久曰:“剑去久矣,方乃刻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